引言
今天和沈老板一起吃完晚饭去地铁的路上,沈老板跟我讲其实上大的计院学生在格局上还是有点欠缺的。你不管是自学前端、后端还是其他什么技术,你大一学也好或者大二去学,大三去学,等到你毕业了或者准备找实习了的时候其实你当初的那些技术大家也都会了。但这将会是你在技术上发展的第一个瓶颈,如何帮助学弟学妹们发现这个瓶颈或者突破这个瓶颈,是我们需要去帮助和引导你们的。
正文
2017年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还是大三的冬季学期,天蒙蒙灰,我在前往计院上课的路上。刚到1楼的时候,正好巧遇了圣*二次元 丁一凡,他一脸神秘的暗搓搓的跟我讲了一句,世界五百强实习机会了解一下?虽然我觉得他当时的样子和语气更适合偷偷卖光盘的,但是我还是知道他野路子是特别多的,所以抱着纯粹试一试的态度让他把我拉进了一个微信群。那个微信群的名字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我记得这是一个纯粹用英文写的一个群名,大致是Morgan Stanley Summer Intern之类的词汇,后来我下课了在寝室里查了查这个MS到底是个什么企业。当然查完以后我的心里就只有一句感想,就是尼玛真的假,丁一凡连这种路子也能搞到。和今年上大计院15级申请MS的Fast Track所不同的是,我记得3月开始的那两三个月,找我来问MS面经的学弟学妹特别多,有问我怎么准备简历,还有问我面试会问什么的,要穿什么衣服过去。给我的感觉就是15级同学对于这个面试特别重视,会为此准备很久。
这让我想起了我当时在上大面试Fast Track的时候,也许现在的15级16级同学压根不会猜到的是,当初我们14级这届在做这次面试的时候,其实鸽了这场面试的人不少,以至于就只能让来上大的面试官一直坐在那干等,现在想起来真的非常非常尴尬。说实话,其实我当初几乎也要放弃这个Fast Track的面试,一是觉得不太可能,怎么会在上大招实习生呢?二是觉得不自信,因为觉得自己其实非常弱,所以就觉得肯定也不会通过面试,去了也白去。就在我纠结到底是去还是不去的时候,坐着7号线也坐到上海大学了。那就去试一试呗。
后来就因为戏剧性的那年报名Fast Track的人不少,投简历的人不少,结果去面试的人不多,不少人都鸽了,结果我和大部分我认识的去参加Fast Track的人都过了。其实当初面完一面的时候我心里都很沮丧了,因为我当时说英语的时候也很结结巴巴,半天吐出一个词,面试官问的问题也有一些没回答上来,但最终可能因为来的人也不多,我就这么侥幸的混过了一面,直接来到了最终面。
后面的事情我觉得就没什么好多说的了,无非就是我过了终面以后真的拿到了实习机会,在那实习十周以后写了一些博客给学弟学妹们读和感受,然后辅导员那也有学生去了大摩实习也有过宣传和表扬。总而言之,这条路被我走通了,验证了确实是可行的,到了15级的时候投简历的情况明显高涨了很多,大家也都精心准备了简历,问很多学长关于面经之类的经验,自然而然的,报名的人多了,被筛下来的人也就多了。路通了,走的人多了,自然就不好走了呗。
想到这里,我会去想,如果当初的我再犹豫一点,再忐忑一点,再胆小一点,会不会就错过这个机会呢?或者说当初这么好一个机会放在我面前,我为什么会犹豫、忐忑和胆小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的人明明报了名交了简历,最后又选择鸽了面试呢?他们是否会后悔过这个事情呢?
2018年了,当初他们的想法我已无从得知,而我也在现在的公司工作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面呢,我回到过开源社区两次,一次是我自己做分享,一次是今天以酷家乐员工的名义来参与分享。你说我做这些事情有什么好处么,其实压根没有。开源社区和公司又不会因为我做了分享而给我钱,而对于社区的负责人本身来说准备一场分享也很累,比如租场地,搭建直播环境,写推文帮助我们做宣传啥的。他们有好处么?学校也没说他们钱,我作为分享人呢,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在用着他们提供的服务,而且服务的相当不错,但我也没说给他们经费啥的。可以说是最爽的就是听众了,人来了就行,听完了就走,还不用付钱啥的。但就这么一个分享人出力,承办人出力,听众听就完事儿了的分享会。为什么上海大学的开源社区却能一直办下去呢?
如果你加入了上海大学开源社区的那个QQ群,你会发现里面人的组成特别有意思。首先就是有学生,这是很显然的,其次就是研究生,当然是我们上大的研究生,然后还有很多已经工作了的学长学姐,最后是还有外校的以及其他组织的计算机爱好者。就是这么一个没有官方背景,没有学校拨钱,纯粹是由学生自治的,大家毕业以后工作了都好几年了也一直在这个社区内吹水的社团,为什么会活跃度这么高,生命力这么顽强呢?我作为一个这一两年一直参与的成员来说,其实作为开源社区的内容输出者的同时,也是开源社区的内容收益这,你对社区有贡献,社区同样也会反馈给你。
在我大二、大三、大四这三年,其实一开始开源社区的分享有过一段断代的历史,那个时候还是圣*二次元 丁一凡作为社长的时候,他那个时候就没有开展过开源分享的活动,以至于都快成为一个不被人知的小众社区。后来他跟我讲起的时候我说这样不行啊,我们要搞起这个事情,于是分享主题开始设计了,微信再次启动推送了,丁一凡终于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当然到后面社长传到15级群老板这代以后,那个时候我开始忙着实习不在继续在上大读书了,从上大开源社区的推送上就能看的出来15级的学弟学妹们把这件事情搞得非常出色,这让我说实话还是有点感动的。作为我个人来说,学生时代受过学长们的指点和建议,实习阶段也被各个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们给了内推机会,最后等我工作了我需要找实习生时,我又回到了开源社区来麻烦学弟学妹们。这些都是我在参与这个社区时所收获到的资源。
从大三开始,我有点忘了我第一个在社区中所分享的主题是什么了,可能是系统编程,可能是高并发之类的主题。不过从刚开始加入社区到现在也有两年了,每次社区开展活动的时候我也会去15级16级那做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呢也认识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其中部分现在也成为了我的同事。不过我最开心的还是碰到了17级的一部分小朋友,他们给我的感觉是真切的喜欢着技术,喜欢去做技术的人。在今天开源社区活动分享的时候呢,我当时也跟在场的各位16级17级的同学们这么聊过,作为一个技术的爱好者,我非常羡慕你们,因为你们有着很好的资源,学校和导师也给你们非常大的支持,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越来越成熟,技术发展也越来越人性化。但作为一个14级的学长,我也非常同情你们,因为你们将来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会远远高于我当初和现在所面对的竞争压力。所以你们一定要跳出学生的这个思维限制,敢于跨出走进社会实践的一步,我个人是非常非常建议你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参与暑假实习的。当然这话我讲给大三的人的话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在宣传的时候侧重点也不在15级。
这个建议呢,有的人被我打动了,说服了,选择大二的时候就出来找实习,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已经在技术上有了突飞猛进。有的人呢压根我不需要我建议,自己就已经意识到了,所以即使现在才大一的时候也已经参与到了暑假实习工作。当然更多的人对于这样的建议就是听过就算了。当初我大三刚开始找实习的时候,为了把简历写满一页脑袋都快想破了。绩点又不高,个人项目就是简单的课程大作业设计。等到真正看到网上的大佬们晒offer,晒简历,一看他们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出去实习了,而且越是年龄小越是容易申请到offer时,才猛的一拍大腿说哎呀真是晚了一步。等到大家都意识到得赶紧找个实习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联系个好导师时,才发现这块竞争是多么激烈。这正说明了等大家都觉得这是机会时,往往已经不是机会了。
所以我这个礼拜一直在思考的是,为什么当初大摩第一年来做Fast Track的时候,优惠条件这么高,性价比这么明显时,大家都选择了放弃和退缩,包括我在内也是内心一直犹犹豫豫,甚至一度觉得我压根不会有机会,愿意相信反面的观点呢?可能是我内心所事先期望的那个结果,让我做出了扭曲的判断吧。所以今天来开源社区做分享,以及前段时间的分享会,我一直强调出作为大一大二的年轻人一点要有危机感,要趁大一大二实习的这片市场还没有被人完全铺开来竞争的时候,去找实习,去体会真正生产环境上的制度和实践。而开源社区又有这么多工作了的学长学姐,他们能给你在上海各种互联网的大公司,中公司,小公司,创业公司,外企等的这些内推实习机会。这些机会本来就是给你了,希望你不要像当初放弃Fast Track的那些人一样反着来。